“頂嘴”與“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后差距明顯
分類: 最新資訊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4-18
閱讀 :150
前幾天,和幾位媽媽聊天。有位媽媽愁眉苦臉,說孩子小時候明明很聽話的,不知道怎么的,從今年開始就特別叛逆,動不動就頂嘴。此話一出,其他媽媽表示很有共鳴,紛紛接話:“是啊,我們家也這樣,說一句頂十句,唉……”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反而變得不聽話,格外喜歡頂嘴。據一項親子關系調查顯示,約70%的孩子在青春叛逆期會和父母唱反調,而75%的家長則認為,孩子頂嘴是最討厭的事情。大多數父母不喜歡孩子頂嘴,是因為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產生失控感。但其實,我們應該要小心處理這種情況。有時候,一味扼制孩子頂嘴只會毀了孩子,嚴重的還會影響到他未來的性格、獨立能力和人生走向。聽過一句話,很有感觸:事事和你作對的孩子,不一定真的難管教;事事順從你的孩子,不一定真的不用教。誠然,有些孩子在家長的言傳身教之下,具備超乎同齡人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確實能讓人省事不少。但撇開這種微乎及微的個例,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才是最令家長頭疼的。發展心理學上有個說法,孩子在成長中會經歷三個“頂嘴高發期”:第一階段:2-4歲,他們會通過“不”、“才不是”等語言來表達自己初期形成的主觀意識;第二階段:7-9歲,有較強的獨立意識,愛和父母對著干,甚至有點不講道理;第三階段:12-17歲,青春期開始注重自己的隱私,討厭一切束縛和管教,也許會變得不愛溝通和表達。也就是說,孩子頂嘴其實就是一個信號,說明他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自我意識和尊嚴正慢慢覺醒。對父母而言,這也是很多家長了解孩子內心的一個絕佳契機,你可以通過科學的方式掌握孩子的真實想法。只是,大多數中國式教育習慣性用權威來否定孩子的反駁,一刀切地禁止他們“頂嘴”。殊不知,這無形中會讓他們的自尊心受挫,逐漸變得否定和封閉自己。臺灣“教育”影片《貓的孩子》當初一上映,震驚所有父母:一味把你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去聆聽他的聲音,最終只會摧毀他。電影的主角,是一個有著學習障礙的男孩阿衍??蓩寢審膩聿徽J真聽他說話,不管他說什么,最后都把理由歸咎為“還不是你不好好學習”。就連他目睹媽媽被家暴后心疼媽媽,卻也換來一頓訓斥:你爸打我是因為我沒把你教好,就是因為你成績不好。為什么你就是搞不明白!阿衍又無助又恐懼,想說的話卻再也不敢說出一句,整個人變得唯唯諾諾。在這種巨大的心理壓力下,他甚至出現了雙重人格,通過殺貓來泄憤,最后被抓進警局。你看,不愛頂嘴的孩子,未必是真的乖巧。可能只是在長輩的強勢下妥協,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他可能變得沒有主見,自卑、脆弱、積郁。如果孩子出現頂嘴的信號,我們絕對不能阻止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借此機會了解到他們所困擾、所憂慮的是什么,才能陪他去尋找具體的解決辦法。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小女孩寫作業的時候,爸爸在一旁不停地質問她為什么學不好:你沒撈著好吃的,還是沒撈著好穿的?你沒有個筆,還是沒有個本?女孩很委屈,崩潰地大哭:“還不是因為我沒有一個好爸爸!別的小朋友是要家長的努力和陪伴才能那么好,不像爸爸三心二意的?!彼欣碛袚乜卦V著,一時間讓爸爸也無話可說。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爸爸覺得孩子就是沒認真學,而女兒卻指出缺少爸爸的陪伴。有時候,孩子頂嘴不是叛逆,而是在尋求幫助。在頂嘴過程中,他表達了想法,維護好自尊,也發泄了情緒,跟父母也進行了溝通。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做過一項研究:將2歲至5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最終結果發現,愛頂嘴的孩子里,80%的人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乖順的孩子中,長大后只有24%能夠獨立,但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較弱,經常需要依賴別人。也就是說,愛頂嘴的孩子比乖乖聽話的孩子更獨立,也更有主見?!秳④動H子關系與溝通》中,作者劉墉對孩子頂嘴也頗有見解,他再三強調:一定要從小給孩子發言權。他兒子劉軒,小時候是出了名的叛逆、愛頂嘴。每次節假日,劉墉就給劉軒安排滿滿的學習計劃,還會讓他去清掃樹葉,打掃排水溝,但劉軒從不順著,據理力爭。有一次,父親忍不住質問:“你為什么總是那么叛逆?”劉軒頂嘴說:“因為我覺得我長大了,不該什么都聽你們的。我有自己的想法,我該找到自己在哪里!”就這樣,從來都不聽話的劉軒,大學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持選擇自己的心理學,后來成為了知名的心理學家。他從小練出辯論的好口才,參加《超級演說家》拿下總冠軍的好成績,一炮而紅。不僅如此,他獨立愛思考,不斷探索和挑戰新鮮的事物,并且都做出了優異的成績:從酷炫的前衛DJ,到“精英范兒”的品牌顧問、音樂制作人,成為不同領域的跨界創意人。所以說,允許孩子頂嘴,也是在培養他的主觀意識,這比父母所謂的權威更重要。他們敢于表達自己的意見,捍衛自己的立場,往后遇到困難才不會膽怯,能夠主動創造屬于自己的機會。教育專家蘭海說:孩子愛頂嘴,第一說明你們家是開放民主的,孩子有話可以說; 第二代表你家的孩子,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思考能力。當孩子頂嘴時,不要急著發脾氣,更不能放縱孩子肆意妄為。用3個科學的方法對付頂嘴,孩子會越來越優秀。①克制情緒,溫和引導你有沒有發現,孩子頂嘴,至少90%是因為父母的下命令式語氣。心理學也認為,父母命令或否定的說話方式,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下次遇到孩子頂嘴,不妨先克制住自己的情緒,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把“趕緊做作業”,改成“能告訴我你的計劃嗎?”把“不許看電視”,改成“你要不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呢?”把“你就按我說的做”,改成“你需要我的幫助嗎?”②規范孩子頂嘴的界限很多時候,孩子的判斷能力還沒有達到成熟水平,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以為在講道理。而我們應該合理規范這個界限,讓孩子知道解釋和頂嘴的區別。原則性的問題,絕不妥協!比如做危害身體健康、損害他人利益的事,拒絕態度得堅定;無傷大雅的事,學會放手。比如孩子想穿哪件衣服,今天晚飯想吃什么,適當給孩子選擇的空間;無關緊要的事,互相妥協。比如該先做作業還是先看電視,不妨說說雙方的看法,取更可取的方案。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心有戒尺,行有所止。③平等和孩子對話,鼓勵孩子主動表達這個道理,不僅適用于頂嘴的孩子。也適用于不頂嘴的孩子。當他無法有邏輯性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或者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時,我們應該降低自己的身份,把他當朋友一起溝通。最好一開始先表達自己能理解他的行為,然后問問原因,聽聽他的解釋。平等的對話,不僅以身作則教會他如何合理表達,還能改善親子關系,何樂不為呢?我很認同作家阿蘭·波德頓說的一句話:“孩子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完全受制于父母對他的評價。”如果因為孩子頂嘴,父母就貼上“不懂事”“不聽話”“叛逆”的負面標簽,會讓他們產生挫敗心理,或者逆反心理,最終有可能走向歧途。從今天開始,我們不妨試著理解孩子,主動交流,做孩子的“心理陪伴者”。十點讀書開視頻號啦!金牌主播夏萌出鏡,帶你重讀經典從唐詩宋詞到中外名著,短視頻里學知識歡迎點贊關注本期解讀:王安石《泊船瓜洲》作者 | 鹿呦呦主播 | 玎珰,大學播音教師,省級普測員。視頻號:玎珰口才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