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作文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作文鑒賞學習網站!
一則故事所隱含的科學原理
引子 一次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這么個故事:19xx年秋天,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輪船“奧林匹克”號正在大海上航行,忽然,在離它100米遠的地方有艘名為“豪克”號的巡洋艦好象被大船吸引似的,一點也不聽指揮,結果一頭撞向了大船。書中解釋說,這就是“船吸”現象。帶著疑問,我向爸爸請教。爸爸說:我先不回答為什么,等我們做個實驗后再向你解釋。
實驗
于是爸爸讓我拿來兩張紙,他把兩張紙用兩只手平行地拿著,兩張紙相隔有六七厘米。爸爸說:你向兩紙的中間吹一口氣,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我說:能有什么現象?還不是把紙吹開了!爸爸說:先不要下結論,你試試看就知道對錯了。于是我就向兩紙中間猛吹一口氣,奇怪的現象發生了:兩張紙不但沒有被吹分開,反而迅速地向一起靠攏了。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所見,于是我又連著做了幾次,可結果均是兩張紙向一起靠攏。爸爸這時說,現在我告訴你為什么“豪克”號巡洋艦會不聽指揮撞向“奧林匹克”號大船:船在行駛時會帶動船兩邊的水流動。當一定范圍內只有一只船時,船兩邊的水流速度是相同的,于是船兩邊受到水的壓力也是相等的,船就不會向一側運動。當在一定范圍內有兩只平行同向行駛的船時,兩艘船中間的水流速度就比船另一側的水流速度快,于是兩船之間一側受到水的壓力就比另一側受到水的壓力要小,兩船也就會向中間靠攏。只不過“豪克”號巡洋艦比“奧林匹克”號船輕的多,它當然會被吸過來而撞上“奧林匹克”號輪船。這個科學現象這就是被稱為“流體力學之父”的丹尼爾·伯努利發現的。他發現,在一個流體系動中,流速越快,流體所產生的壓力就越小。后人為紀念這個偉大的科學家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貢獻,將其這一發現稱為“伯努利定律”。 “我們再來驗證一下這個定律是否正確?”于是爸爸仍然像前面一樣拿著兩張紙,讓我用不同速度向兩紙中間吹氣。我發現當吹氣速度越快時,兩紙就越向一起靠攏;當吹氣速度越慢時,兩紙向一起靠攏的程度起越小。也就是說,當兩紙中間氣流速度越大時,中間氣流對紙的壓力越小,兩紙就越向一起靠攏。反之,汽流速度越小,則兩紙中間的壓力就相對大,兩紙向一起靠攏的程度就小。爸爸說,這個科學發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正是由于這個科學發現,使得我們實現了“日行萬里”的夢想,也應了時下流行的一句話:“空間不是距離!”飛機正是根據這個原理而發明出來的。我忽然說到:飛機這所以能飛起來是不是因為機翼上面的受到的空氣壓力小于機翼下面的受到的空氣壓力,而使飛機被托起來了呢?爸爸說:“非常正確”!你別看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它可是實實在存在的,空氣的壓力可大了。一只手的一面承受著相當于一個50千克重量的壓力,由此可見空氣的壓力有多大!只不過手的兩面均受到同樣大的壓力,所以你感覺不到累。飛機之所以能飛機起來,就是利用機翼上下受到的空氣壓力不同而實現的。當機翼上下受到的壓力差超過飛機重量時,飛機就能飛離地面了。當然,要想造成機翼兩面的壓力差,就必須使得機翼上下兩面的氣流速度不一樣,這就是機翼上下兩面構造不一樣的原因所在。這是流體動力學知識,你現在還必掌握,只要知道道理就行了。你現在該明白故事中兩船相撞的原因了吧?也該明白為什么不能站在地鐵站、火車站站臺上黃線以外的原因了吧?我點點頭說:明白了。
結論
在一個流體系統中,流速越快,流體所產生的壓力就越小。當流速足夠大時,飛機就可以起飛,兩個物體距離越小,重量小的物體就越容易被重量大的物體吸引過來。 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故事讓我明白了這么深奧的科學知識!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知識,探索科學的奧秘,為人類不再因愚昧上演悲劇和社會不斷進步貢獻力量。
【老師點評】:語言平淡,不會描寫,詳略不當
泥鰍 (字數:800)
《科學家的故事》讀后感 (字數:500)
今天早上我寫完媽媽給我布置的作業后,看了一本書。書名叫《科學家的故事》。這本書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它一共寫了4位無人不知的著名人物。分別是:祖沖之、愛迪生、達爾文、李時珍。除了祖沖之以外,愛迪生、達爾文、李時珍這3位,我們都在語文書上學過。那我就介紹一下大家語文書上沒學過的祖沖之吧!
祖沖之:他是生活于1500多年前的南朝偉大科學家,在數學、天文、歷法等等,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祖沖之真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古代人民的驕傲!他用割圓術求圓周率的方法,求得了3。1415926和3。14159927之間。祖沖之計算出來的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是世界上第一個最精確的圓周率。定制了一個新歷法——《大明歷》(就是每391年便安排144個閏年)。提前兩個月精確的推算出月食的日子
這四位名人,是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職業的人(祖沖之是“全職”),但是有一點是相同,都有恒心,都有堅持不懈的精神,都有永不放棄的精神,都注意觀察身邊的事物,都從身邊的事物上得到發明另一個東西的靈感、啟發。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都做出了杰出的貢獻,都刻苦鉆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都是他們祖國的驕傲,他們都超越了前人。
五年級:李菁
蠶寶寶 (字數:450)
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回家養蠶,要求要從開始就要做好記錄,看它的生長情況發生的變化,回家后我讓我媽弄了一些蠶種子。
蠶的卵比小米粒大些,白色的有點黑,粘在一片紙的上面。過了兩天,卵殼內出現了一個小黑點,越來越明顯,到后來竟是一只小小的蟲子從卵殼里爬出來了,我知道這就是一只小蠶了。小蠶的身體細小,呈黑褐色,全身滿生著毛毛,形態象螞蟻,老師說叫做蟻蠶,毛毛叫剛毛。
蟻蠶就能吃桑葉,生長的很快,它的身體中部變青綠色,剛毛變少了,隨著身體的不斷增大,體色逐漸變淡,青色里面有白色。
第4天開始,幼蟲不吃桑葉了,吐了一些絲狀的物質,把肚子和尾巴纏在蠶葉上,一動不動,我以為它在吐絲做繭,老師說它在蛻皮。果然,經過一晝夜時間,即脫去舊皮,換上新衣服。
剛脫去皮的蠶又開始吃食物了,繼續生長,到了一定程度,大約6天又要脫皮。這次我知道它又要蛻皮,就不喂它了,等它蛻完皮再開始為它桑葉吃。這樣一共蛻了4次皮,每次蛻皮后吃的食物特別多。老師說它已經長到五歲了,就要吐絲做繭了,讓我給它做個小房子。五歲的蠶寶寶身體前邊半透明狀態,也不吃桑葉了,把頭抬得很高,左右搖擺,像是在跳舞,把口里的一根細細的長絲有規律地織在小房子里。3天以后,一只白色的繭就做成了,我的蠶寶寶就在里面睡著了。
實驗小學一年級:陳澤偉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