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有感
分類: 初三
作文詞典
編輯 : 大寶
發布 : 03-04
閱讀 :95
今天放學,老師把剛滿一周歲的小寶寶抱進了就教室。她的樣子真可愛,紅彤彤的小臉蛋,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紅紅的小嘴巴,黃黃的頭發,簡直像個外國小男孩。他戴的帽子,穿的衣服都是紅的,像個‘圣誕小人兒’’。老師把他放了下來,讓他在地上自由活動,他就搖搖擺擺地一直向前走。他走的歪歪扭扭,活向一只可愛的小鴨子。同學們都沖上去圍著他,有的和他握手,有的逗他笑,還有的伸出小手想抱抱這個可愛的‘圣誕小人兒’。這時,王老師讓他唱首歌給大家聽,他不好意思了,一聲不吭地看著我們。他不唱我們唱,我們齊聲為他唱了兩首有趣的歌曲還學狗貓叫,大概是我們的聲音太響了,“圣誕小人兒”被嚇的哭了起來。幾個同學馬上扭著身子跳舞`做鬼臉兒,好不容易才逗得他笑了。這淘氣的“圣誕小人兒”就知道哭,不過,他的這些舉動倒是逗了我們大家,真有意思!在傳統的圣誕餐桌上,圣誕節火雞大餐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亞洲國家,或許每年只有圣誕節這一天才吃火雞,以慶祝佳節;但在歐美,尤其是美洲大陸,火雞卻是很普通的一種肉食,而且在感恩節和圣誕節這兩個大日子,火雞更是傳統的食品。圣誕吃火雞的由來,火雞是美洲特產,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已經被印地安人馴化?;痣u的名字在英文中叫“土耳其”。因為歐洲人覺得它的樣子像土耳其的服裝:身黑頭紅。歐洲人很喜歡吃烤鵝。在移民到美洲之后,還沒有養好鵝就有了吃鵝的要求,于是就吃火雞,竟然發現火雞比鵝好吃。而且北美洲有很多火雞。于是烤火雞成了美國人的大菜,重要節日中必不可少。這種風俗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據說在一六二零年的圣誕節,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抵達美洲大陸的樸里茅斯山。當時,那兒物產貧乏,只有遍布山野的火雞,于是他們便捉火雞,作為過節的主菜。因此圣誕大餐里,除了火腿、甘薯、蔬菜、葡萄干布丁、水果餅、雞尾酒之外,當然少不了火雞這位“仁兄”了!